移动医疗创业最缺什么?
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显然无力通过市场化商业运作方式,根本改变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基本住房等方面的弱势状况,只能依靠政府的援助增进自身的福祉。
因此,应该明确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宜将区位理论纳入区域经济学,也不宜将新经济地理学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2011年11月5—6日,在第十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区域合作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粤港澳区域合作等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推动一国之内不同制度的区域之间开展合作的理论创新。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创新势在必行,但落脚点在于区域管理与决策。当前粤港澳区域合作的重点区域主要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和广州南沙。针对一些城市和地区采取调整行政区划的方式来解决区域合作中的协调问题,部分学者认为,这不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将会陷入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困境。合作与规划:关键在政府部门角色定位 关于区域合作,国内学者在城市群、城市圈内部的合作,国内跨区域的合作,以及我国与邻国边境地区的多区域合作等方面均有探讨。
第二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应该建立在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以及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基础之上,区域政策研究不应该脱离理论基础而陷入经验之谈。这是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机遇,也引起了学者对于学科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对此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野村预计,在2012年早期,随着通胀进一步减弱、房地产市场走软,使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都可以下调,中国政策会朝着增长方向发生至关重要的转变。
在上次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因为金融体系封闭而且没有国际风险敞口而躲过一劫。如今,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中国的情形依然如此──尽管近年来中国也曾受惠于热钱的流入(而近几个月热钱似乎开始掉转方向流出中国)。去年最大的新闻之一,是发生了一系列公司治理丑闻。中国内地企业的欺诈行为似乎给很多投资者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不良印象。
香港曾是卖地融资模式的典范,它的经验揭示出,1997年后楼市陷入低迷后,买地活动也枯竭了。如果某些更为悲观的预测成真,楼市的调整可能会造成影响广泛的财富毁灭,而财富毁灭则还可能动摇地方政府和中国银行体系的财政稳定性。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土地销售的依赖日益加重。香港政府曾被迫暂停卖地以提振广泛意义上的楼市,仅以现金储备度日。所以,如果考虑到2011年股市低迷行情中估值受压,再加上货币政策放宽的可能性(且地球不毁灭),那么这一切预示着股市将迎来更有利的环境。归根结底,包括野村乐观预期在内的很多事情,都依赖于新政府的平稳过滤,以及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
恒生指数也不遑多让,大跌了20%。人们担心的是,这只是仅有10年历史的中国楼市开始崩盘的第一幕。降价的房地产没人买,从个人到房地产开发商,人人都持币观望。只要世界末日还没到来,股市就能有尚好的表现。
理由之一是,去年股市的暴跌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其中上海A股暴跌21.7%,创下有史以来上海股市第三大年度跌幅。这是一个极其罕见的举动
总之,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所依据的国际和国内基本条件并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国际金融危机更是集中暴露了美元和美国的问题。
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已降至0—0.1%区间。从近期和中期看,制约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因素仍然不少,经济萧条可能长期化。这个主题和主线也是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四是劳动力和资金供给充裕,可以支撑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美元保持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中央确定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货币政策对刺激需求也已无能为力:美联储于3年前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
又如,中国经济增长率一出现从高位回落(尽管并未降到9%、8%以下),国外媒体往往就会有过度反应。1973—1998年分别降到2.1%和1.76%。
因此,当经济处于周期上行时,我国比别的国家更容易发生政府和企业投资过度扩张,并引起周期性经济过热,导致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也应看到,无论近期还是中长期,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不利因素和挑战有所增加。
导致发展阶段变化和潜在经济增长率回落的因素包括:全球需求和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这不是短期现象,而将是长期的。国内由于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很突出。具体说就是:在需求结构上过于依赖投资和外需,在产业结构上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在投入结构上过于依赖物质投入和外延扩张。(一)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央适当调低了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
建立在低成本之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其实并非真正的低成本,而是由于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没有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也没有把环境损害成本包括在内。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投融资体制和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条件。
当前这次危机也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和发展。由于30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近10%,2008年以来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仍保持在9%以上,因而国内外存在一种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过高估计和对实际增长率过高期待的倾向。
继续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深化改革,不排除体制机制障碍,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根本转变,也不可能加快转变。
推进要素价格改革同深化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改革也有密切关系。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包括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底子薄,人均资源占有水平很低,城乡二元结构典型,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等基本国情,以及实行赶超战略和时间压缩型工业化路径,又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阶段等特点,都是这些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存在的客观条件。这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年均经济增长7%的基本依据。全面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需要科学分析和把握世界经济走势与中国经济大局。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今,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然步履维艰。但是,发达国家在国内发展制造业,将使传统产业全球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因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外包和外移,主要缘于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利用全球供应链配置资源,这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是不可能逆转的。
贯彻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要求,就是2012年中国经济的大局。围绕贸易投资、能源资源、货币等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对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具体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